在英国诸多的税务术语当中,其中一个令最多香港人闻之色变的,相信就是资本增值税(Captial gain tax)。事关不少港人移英本钱,很大机会均是来自卖出香港物业,赚取数以百万甚至千万计的现金,然后举家移英,展开人生新篇章。但假如移英前并无为资本增值税做好准备或处理不当,移英本钱将有机会被削减,因为卖楼后获得的回报是有机会需要纳税,而其中衍生的一个大谬误,就是不少港人误以为英国会以出售物业时的当时市值作为计价,这个想法是大错特错。
三步骤计资本增值税
英国计算资本增值税的方法很直接,一共分为三个步骤,第一个步骤是计算收益(Gain),就是从业权持有人的卖出价减去买入价,其中产生的利润作为计算,假设陈先生(化名),于2017年在香港以400万元买入一个物业,然后在2021年移民英国,2023年以600多万元把物业卖出,扣除律师费、经纪佣金等,是次交易产生了至少200万元盈利,由于陈先生卖出物业时,已是英国税务居民,理论上这200万元盈利是需要纳税,即支付资本增值税。
第二步就是计算Taxable Gain,即同一税务年内,陈先生或有其他需要纳入计算资本增值税的交易,例如陈先生在该年度将某股票卖出,产生10万元盈利,这10万元也要连同卖楼所获的200万元一并计算。
至于这些盈利当中,他需要支付多少税项,就是第三个步骤,计算资本增值税。在这部分要视乎很多因素,例如要知道陈先生在英国属于哪个税级,才能计算出要支付多少税项,可能是盈利当中的18%或28%,不过无论如何,都难以算是一个小数目。由于每个个案的情况可以有很大分别,最妥善的方法还是找专业会计师咨询。
常见大谬误:以卖出物业市价作为计算因素
不少港人误以为英国计算资本增值税,是可以用卖出物业的当时市值作计算,例如陈先生在2023年以600万元卖出物业,他在卖出物业前先找估价行估价,估价行估计市价为650万元,陈先生以600万元卖出,以市价计是亏50万元,所以不用交税,这想法是错误的,因为英国政府不会考虑物业当时市值,这种计法在英国并不成立。
小心别与加拿大税制混淆
为什么会出现这个谬误?笔者估计原因有可能与加拿大移民政策有关。由于加拿大计算资本增值税时,是以业权持有人移民到加拿大「当时市值」计,并不会考虑最初买入价,两者落差自然可以很大。
想有效避免支付昂贵资本增值税,最好方法当然是移英前已卖出物业,并咨询专业人士做好Clean Capital,那就可以安心了。
英税有方法|维持自营vs开公司 哪样可以有效减税?(上)
香港正面临人才流失的问题,许多香港老板尊重员工移民的心愿之余,还「佛心」地让员工「带着份工」来英国,待他们移英后仍然可以继续为香港雇主服务。对员工来说,可以保持一定收入当然是好事,同时亦衍生出一个烦恼,就是应该保持自营个体的身份,还是开公司更为划算?
自营个体税级 vs 公司税级
在讨论该不该开公司前,首先可以比较两者交税的差别:
自营个体税率较高
单看税率,如果收入为£50,000水平上下,似乎两者税率相差不远,但一旦到了Higher rate 水平,自营个体的税率就会急升至40%,与公司税的19%有明显差距。而自营个体还需要供国民保险(NI Insurance),由于NI分了多个税级,基于纳税人的身份及情况有别,很难一概而论,理论上自营个体的税收会比开公司做老板更高,除了因为收入税(Income tax)加上NI的税率,还有一个原因,而这原因亦是开公司的好处。
开公司可以分摊税项?
开公司对股东个人而言,是可以分摊税项,即把盈利先留存在公司内,然后再分几年分红,透过分摊处理,降低每年的税务压力,因为公司在该税务年有多少盈利,都要在那年交税,这一点跟自营个体是一样的。不过开公司对股东个人而言,分红可以按当年的情况而调整以达到分摊的目的。
非所有自营个体都可以开公司减税
说到这里,是否所有自营个体都应该开公司而做到减税呢?事实上并不是这样,这个关乎对某些自营个体来说,是「不能也」非「不为也」,请留意下篇文章,我会继续跟大家探讨应该开公司还是保持自营的问题。
Comments